智能駕駛即將到來!宇通在快速公交和環衛領域拓展“智能+”
時間:2019/3/15 9:52:18來源:廠商來稿作者:責編:韋伊琳共:2280 字點擊量“互聯網+”的波濤還未平息,“智能+”的浪潮又將洶涌來襲。3月5日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智能+”,并明確指出2019年要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提到“智能+”,首選想到的必然是人工智能,而除了2016年阿爾法狗大戰李世石,讓世人驚嘆人工智能的強大之外,近幾年被人工智能浪潮席卷最兇的就要數汽車圈了。互聯網汽車、智能網聯汽車、AI汽車層出不窮,有的玩轉概念,有的打造模型,也有的專注于技術研發,但他們的目的都不約而同,那就是實現智能駕駛。
然而,你真的了解智能駕駛嗎?
先來科普一下。所謂智能駕駛,指的是機器幫助人進行駕駛,以及在特殊情況下完全取代人駕駛的技術,主要包括網絡導航、自主駕駛和人工干預三個環節。網絡導航是解決在哪里、去哪里和走哪條路的問題;自主駕駛則是在智能系統控制下完成車道保持、超車并道以及紅綠燈通行等駕駛行為;人工干預則是表示駕駛員在智能系統的提示下對于現在的路況進行反應。
可以說,目前我們常見的自動剎車、自動泊車以及遙控駕駛、盲區預警、車聯網這些汽車智能技術都是屬于智能駕駛大概念下的技術。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智能駕駛并不等同于無人駕駛,完全的無人駕駛只是智能駕駛的一種終極形態。圍繞這一終極形態,許多車企紛紛投入其中,其中不乏成功案例。2015年8月29日,宇通無人駕駛大型客車在在全開放環境的鄭開大道上由西向東安全行駛了32.6公里,完成了跟車行駛、自主換道、鄰道超車、自動辨別紅綠燈通行、定點停靠等試驗科目,順利到達測試終點。這是全球第一臺無人駕駛大客車,在開放道路交通條件下,全程無人工干預首次成功運行。
盡管無人駕駛測試成功,但是在當前法律限制、路況復雜以及事故糾紛處理等方面的制約下,全面開放無人駕駛仍舊困難重重。可以說,完全的無人駕駛是一種美好的期待,但距離走進我們的生活仍舊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從當前的技術程度而言,智能駕駛的落地應用顯得更為靠譜。
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宇通客車董事長湯玉祥提出的一份《關于加快智能駕駛在城市快速公交和環衛領域建立示范工程的建議案》很有意思,吸引了不少人工智能和汽車領域,以及交通部門的人士關注。湯玉祥提出,目前我國的智能駕駛技術已經具備在城市快速公交和環衛領域布局的基礎,一旦布局將對我國在城市公交和環衛等公共服務領域存在的與城鎮化快速發展需求不相適應和傳統生產力能耗高、效率較低及勞動強度大等問題帶來積極改善。
為什么智能駕駛在快速公交和環衛領域最適合率先布局?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智能駕駛的終極形態是無人駕駛,而無人駕駛的第一級形態便是智能駕駛在低速和限定場景的應用。
首先是速度。智能駕駛開始投放應用時,必然無法很快就像跟正常機動車一樣的高速行駛。而是要從低速場景開始應用,逐步檢測和完善智能駕駛系統的可靠程度。
其次是應用場景。受法律、技術等層面的限制,當前智能駕駛車輛不適合馬上在復雜路況中投放使用,我們更可能看到的是校園、景區、企業園區、機場,這樣的場景中使用智能駕駛車輛。一方面是這些場景中路況簡單,智能駕駛要處理的問題很少。從而滿足智能駕駛低速度、強監控的特點。
基于上述兩點,對應城市快速公交和環衛清掃車,它們都有特定的運行路線,而且運行速度不高,因此滿足智能駕駛應用的基本條件。而應用智能駕駛技術之后,城市快速公交以及環衛清掃車所帶來的節省人力、智能、安全等特點自然不必多說。
在快速公交和環衛清掃車上,當前智能駕駛技術能到什么級別?
在全國兩會上,宇通客車董事長提到“”我國的智能駕駛技術已經具備在城市快速公交和環衛領域布局的基礎”,而這個“基礎”更多來源于宇通自身在這一領域的實踐。
先來看城市快速公交。面向于此,宇通已經開發了L3級10m~12m純電動客車,突破了環境感知、決策控制、線控執行機構、超算平臺四大關鍵技術,依多目標跟蹤與預測技術、路徑規劃技術、V2V的多車協同避撞技術等21項行業領先技術,同時實現巡線行駛、路口通行、精確進站、車路協同,自主避障、超車、會車、換道、跟車等功能。在實現車道內自動駕駛的同時能夠有效降低駕駛員勞動強度,避免疲勞駕駛,大幅降低行車事故,提高運營效率。
再來看環衛方面。宇通環衛在去年就已經發布了“智能環衛機器人”,已實現L4級自動駕駛(全自動駕駛),具備主動避障、自動跟隨、換道超車等功能,當部分作業路段被占據時能夠主動繞行。在遠程監控方面,具有360視頻監控、遠程故障診斷等功能,隨時保障車輛安全運行。此外,該車型還具有自適應作業功能,依據路面垃圾狀況,可自動調節強、中、弱三種清掃模式,達到降低能耗、延長作業時長的目的。
更為重要的是,該車型清掃能力也極為可觀。正常作業速度為每小時5公里,清掃寬度為1.8米,平均每小時能夠清掃9000平方米的道路面積,相當于18個環衛工人的工作量。而如果能夠將該車型大面積投入使用,必將進一步提升環衛清掃效率,節省環衛人員成本。
除了在車型上配備智能駕駛技術以外,未來的出行以及汽車運行必將由更豐富精準的大數據來監測調配,基于此,宇通也在同時打造快速公交以及環衛清掃車的云控平臺,運用智能網聯技術,實現業務智慧化運營、產品售后智慧化服務、大數據智能分析的一體化、智能化產品升級。
不論是智能駕駛,還是終將會實現的無人駕駛,都將服務于人類美好出行。未來,智能駕駛技術的演變將打破車本身的物理邊界,讓車成為個人數字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7*24小時隨需應變,自動從服務中心向目的地分配車輛,確保將對的車型分配到對的地點,將對的人接送到對的場景。而這一天,已不再遙遠。